道义论则将平等建立在道德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泰勒指出,平等尊严的政治,是基于所有人都值得平等尊重这种理念。
《网络信息保护决定》虽然提到了个人信息保护,但其未对个人信息权的性质进行定位,因而,侵害个人信息时究竟属于侵害何种权利,及能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都无法在该法中予以明确。与此相应,对个人信息权的侵害主要体现为未经许可而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
只有明确了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属性,界定个人信息权的边界,才有可能为其在其他法律领域的保护确立必要的前提。第二,在人格权法中进一步细化隐私权的法律规则,形成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为全面保护个人信息厘清界限。个人信息权是指个人对于自身信息资料的一种控制权,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地排除他人使用的权利。个人其实是自身利益的最佳维护者,通过对个人信息进行自我管理,是成本最小、效果最佳的选择。1980 年欧洲议会《个人资料保护公约》中也明确规定了对隐私的保护。
个人信息权在本质上仍属于一种具体人格权,在人格权法中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性质,有利于为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并实现各种责任形式的互补。但对单个的受害人来说,损害又可能是轻微的。(5)语言与作为文学的法律,文学研究、文学理论和语言学对于人们理解法律运行的意义。
除了多义词语产生歧义之外,还有词语的组合层次、句法结构关系等因使用不当而产生歧义。人们可能把市委委员与妇女委员看成代表两种不同身份的委员。法律语言必然包括模糊的语词。而当老师却比较轻松,工作时间短又有寒暑假。
例如:市委委员五十人,妇女委员七人。但是,当我让你5点来见我时,5点5分来见我是完全恰当的,这不是因为它遵守了5点来见我的要求,而是因为它可以解释为遵守了要求。
如果语言是不确定的,那么法律通常也是不确定的。法律不可能涵盖全部社会关系,不可能完全适用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语言的歧义会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语言学研究语法规则,法学探讨法律规则。
如果法律文本或法律话语有歧义,那么它们的意义便不明确。立法者制定法律的时候常常使用模糊的法律概念。例如,虽然某人不能说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来阅读法律哲学比在公园中散步好或者坏,但如果某人增加了如下事实:某人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律师,两周内进行法理学考试,并且考试的结果对那个人的应聘至关重要,那这个情境就完全不同了,选择阅读法哲学著作当然比散步更有价值。关键词: 法律的不确定性。
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的时候广泛地运用法言法语,语言运用的好坏对于法律判决的说理性和正当性有着重要的影响。{2} 1998年2月在宾希尼亚大学法学院召开了一次题为法律与不可通约性的研讨会,与会者有见,Symposmm,Law and Incommensurabilit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Vol.146,pp.1169—1731(1998).鲁斯·张最近编辑的一本文集探讨了不可通约性和不可比较性法律和道德推理中的影响。
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成文法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法律是一个调整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5条规定: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由于语言的歧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不是彻底的不确定性。(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法律的模糊性会影响到法律的确定性。菲尼斯认为,价值的不可通约性对法律、裁判、伦理和政治都是极为重要的。[4] (三)法律和语言都是符号 语言是用一定结构的声音或书面表达式组成的符号系统。
进一步,即使我们把不可判定句子作为一条新公理加入形式算术中,使得该句子在新系统中可证,但只要新系统的公理集仍是‘合理的,就可以在这个新系统中构造另一个不可判定句子,从而这个新系统仍然是不完全的。德国学者魏德士指出: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以作为‘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说,语言之外不存在法。
结果,在容器厂向物资公司发出第一批货五百五十只钢瓶时,双方发生了争执。杰里米·边沁认为法律是符号的集合。
虽然裁判者不能证明这个选择比其他选择更好,但裁判者毕竟选取了这个选择,所以对裁判者而言,这个选择似乎是正确的。(4)语言与法律的自主性,法律是语言的产物,法律用语言来表述。
模糊性不同于歧义,后者是指一个词不止有一种意义,而模糊性指的是那些边界不确定的词。[18]340-341假定一个人对法律职业的选择与教学职业的选择加以比较,结果会怎样呢?当律师可以获得高收入。[13]1-3 语言的歧义会引起法律纠纷。但是2和3显然太广泛,涵盖了太多的很可能是无意的行为,法官同意克林顿的意见,把这两条去掉。
有的两种或几种解释并存。语言的歧义是可以消除的。
在几个答案具有不可通约性的案件中,裁判者将会选择其中的一个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为相应的法律规则确立比较大的适用范围和裁量空间,法律也因此具备了灵活性。
不完全性定理证明的实质部分是自我相关命题。古德里奇指出,法律理论中一直面临着一个与区分语言系统和实际话语的问题相类似的问题,它被概括为法律体系和裁判之间的对立、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对立,或规范的命题内容与法律判决或实践中自由应用之间的对立。
[12] 模糊性可以区分为语义模糊性和语用模糊性。例如,有一条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捕获牛蛙,除非牛蛙的胫骨长度是5厘米或超过5厘米。法庭辩论是展示律师语言技巧和修辞才华的绝佳场所。法律的不完全性意味着法律无法决定案件的结果。
法律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状态。后果论试图把喜好和善最大化。
但是,如果绳子甲比绳子乙稍微结实一点并且沉一点,那么我们无法说甲比乙好,因为结实和轻便是两个不可通约的衡量标准。2.身体任一部位接触对方阴部。
[1]84-85因而,立法者制定法律的时候常常使用模糊的法律概念,比如过失、疏忽、情节轻微、情节严重、重大损失、重大事由、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社会公德、监护能力。它们含有不同的概念框架,不同的问题,甚至不同的逻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